湄洲岛上的妈祖庙,乃是妈祖的祖庙。这十几年来,每逢妈祖诞辰,台湾同胞便自动集结前来进香,以表思祖怀乡之情。但更多的还是当地百姓,烧香拜神,叩头求签,祈求保佑。不仅是祈求保佑出海平安,也有祈求保佑发财致富,甚至还有祈求保佑儿子考上大学的。在许多人的心目中,妈祖显然是无所不能的神。问问妈祖是谁,却是十有八九答不上来,他们只知道妈祖是“海神”,是“天后”,是“圣母”,与观音娘娘庶几相似。妈祖文化和封建迷信搅在一起,使不少有识之士感到忧虑。
妈祖是谁?妈祖是湄洲人,叫林默娘,出生于宋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3月23日,她熟悉水性,勇敢、善良,为救助海上渔民和商船,做过不少好事,很受百姓爱戴。公元987年9月9日,她在一次海难救助中献出了生命,时年方才28岁。被当作神的妈祖,就是一千年前的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的年轻女性。她生前并不像妈祖庙中塑的神像那样穿戴龙袍凤冠,左右更没有文武大臣和水阙仙班18员部将伴随。这一切其实都是随着她的事迹广为传播之后,被人有意无意地神化时添加上去的。
历史地看,中国也是容易把人当作神的一个国度。不仅是《封神演义》中的姜子牙会封神,民间与官方也都有封神的嗜好。关羽被当作神,华佗被当作神,鲁班被当作神,仓颉被当作神。大凡有文治武功,有突出贡献,有一技之长的都容易被当作神。清代西吴梅堂老人所著《越中杂识》中有一段掌故:“康熙十五年,有客山行,宿山神庙。夜半有虎作人言,向神乞食,神以邓樵夫许之。明晨客伺于祠外,果见一樵过之,问其姓,则邓也,遂告以夜所闻见,戒勿往。邓以有母仰食于樵,不则饥死,遂去不顾。客随而觇之,焦甫采柴,虎突出丛薄中,张手搏之,持其尾不释。虎震吼,一跃拔尾去。邓逐杀之,以死虎示神曰:今竟何如?碎其土偶,跃坐神座,一笑而逝。乡人建庙祀之。”邓樵夫可敬,最突出的一条是不信神,然而,“乡人建庙祀之”,还是把他当成了神。
学习榜样与崇拜偶像形似而实异。榜样是供人学习的。以林默娘为榜样,就是要像她那样见义勇为、乐于助人。以邓樵夫为榜样,就是要像他那样敢作敢为,破除迷信。一旦把他们当作偶像,这一切就都成了神的作为,于是跪倒在他们面前,去祈求他们的保护与惠顾,再也不会去学习他们的这种品格与精神。这种封神的积习,反映着不愿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劣根性。至于历代的统治者,当然也巴不得他们治下的百姓都成为这样的顺民,于是顺水推舟,推波助澜,林媚娘就是被当地百姓封为“海神”之后,再由历代的帝王敕封她为“天妃”、“天后”、“天上圣母”的。
与湄洲岛相隔不远,有一个东山岛,五十年代初,县委书记谷文昌身先士卒,绿化造林,在寸草不长的沙滩上树起了一座绿色的丰碑,与焦裕禄一样,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,倍受百姓的爱戴。如今,这里立起了谷文昌的塑像,建起了谷文昌事迹的展览馆,这是民心所向,也有利于谷文昌精神代代相传。但不久前听说,也有人把他当作神去拜去求的,或许还有人把这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成果,这就不免使人担心。精神文明与精神糟粕不能混为一谈,把谷文昌当作神去朝拜去祈求,就很容易忘了谷文昌是谁,应该向谷文昌学些什么,就像把妈祖当作神去朝拜去祈求,很容易忘了妈祖是谁,应该向妈祖学些什么一样。
(原载2001年2月7日《今晚报》)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